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调查 >

为农村青少年撑起一片清朗网络天空

2023-08-08 14:43:48    来源:三峡宜昌网


(相关资料图)

玩游戏、刷视频、网上聊天......网络打开了一扇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大门,让孩子们跳出生活的局限,但网络也像是潘多拉的魔盒,尤其是对农村青少年们来说,暑假里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城镇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96.7%,农村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97.3%,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首次超过城镇。报告也揭示出农村未成年网民上网设备相对单一、长时间上网情况更突出、使用休闲娱乐类应用比例较高、使用学习资讯类应用比例较低等问题。农村未成年人有权利使用网络,并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但如何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法治保障中,织牢法治守卫清朗网络“责任网”。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顶层设计,完善法律制度规范,严格加强平台责任,从出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文件,到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司法部、国家网信办专题研究审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在加快推动未成年人网络领域保护立法进程的同时,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建立响应配套措施保障落实。严格打击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坚持高压态势,严厉处置网络上涉未成年人的突出乱象,彻底清查涉未成年人违法信息和账号,防止农村青少年掉入帮信罪、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赌博的陷阱。

在内容建设上,拧紧青少年模式防沉迷“安全阀”。切实发挥青少年模式对不良及消极负面信息的阻断作用,强化视频、短视频类平台内容审核,提高系统辨识度。深入调查研究,根据青少年的成长需要、生活需求、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完善青少年模式内容池建设,合理划定青少年模式与普通模式分界线,做好内容“加减法”,在保证内容健康丰富的前提下发挥好网络作为农村青少年了解世界的“窗口”作用,帮助农村青少年畅享信息技术红利。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建设完善也有助于平台逐步跳出负面舆论包围、促使产业获得更多正面认知和推动。

在素质教育里,校准网络辨识应用能力“定盘星”。设置专门课程,对农村地区,特别是留守儿童集中地区中小生开展网络常识、网络技能、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课程,更加重视暑期网络防沉迷教育,将防沉迷教育引导提升至暑期防溺水教育同等重要程度。加强对农村青少年沉迷网络消极行为的及时发现、关注、干预,强化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和正向发展的有效引导,努力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在凝聚合力面,书写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答卷”。学校角度应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有关要求,将手机使用范围限定在生活区,禁止未成年人带手机进入学习区;丰富课堂形式,探索户外教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青少年接触自然、勤于劳动、充实生活,联立良好社会关系、构建和谐人际关系,防止因内心空虚而求助于虚拟网络。家庭角度应严格落实“父母第一责任制”,加强关心关爱、照顾陪伴,教会孩子自律,合理安排使用手机时间,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社会层面应推动网络平台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发挥协会组织作用,加强对未成年用户规模较大的视频、短视频类平台和账号的监管力度,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农村地区青少年网络保护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久久为功,通过法治护航、内容完善、素质提升、合力凝聚共同为农村青少年撑起一片网络晴空。

作者:枝江市人民法院 秦盈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