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调查 >

“小酵母”发酵成为“大蛋糕” ——探访安琪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2023-09-12 10:42:59    来源:三峡日报

今年上半年,总部位于宜昌的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实现收入72.12亿元,同比增长17.7%。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数据显示,三年多来,安琪集团各项指标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到2022年实现收入130.45亿元,营收累计增幅超过70%。品牌价值攀升到196亿元,名列我国食品加工制造类企业第二位。酵母产能居全球第二,产品出口至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5%,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7%。

8月下旬,记者深入安琪集团探访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部分指标领跑,安琪拼的是硬核科技

“这个实物菌种资源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目前已储备4000多个菌株、5万多个备份,是全国最系统的工业酵母菌种资源库,安琪生产线上的各类优秀菌种就是从这里出去的。”走进安琪集团酵母与菌种资源技术中心,总经理孙雅芳自豪地说,由于菌种资源储备丰富,安琪受到了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青睐和支持,共同推动“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安琪建设落地。

收集菌种资源、再开发菌种资源是我国微生物行业的关键技术。为突破这一关键技术,安琪2014年起加强科研攻关,搭建平台,引进优秀专业人才。

“国外行业巨头研究面用酵母产品已经180多年,我们要追赶超越,谈何容易。”孙雅芳说,安琪在自主研发的同时,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长期合作,依托研究所平台和资源,广泛采集中国本土酵母资源,进行酵母多样性分析、菌种构建技术研究。

寻找菌株的过程最为艰辛。为采集更多优秀菌种,安琪的菌种研究员常常翻山越岭,走村串巷,在野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神农架原始森林微生物菌种多,且未被污染,是菌种理想的采集地。孙雅芳数次带领团队前往,记不清摔倒了多少次,被荆棘划伤了多少回,每次采集样品上百份。2018年,孙雅芳终于在神农架林区采集的样本中发现了与西藏种群同谱系的古老珍稀菌种资源。

采回菌种后,科研人员还要做成百上千次的实验。经过多年攻坚克难,安琪终于建立面用酵母遗传育种平台,在菌株多相鉴定、面用酵母遗传育种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系列性状优良、具有商业价值的新菌株,其中,面用酵母新菌株在宽糖度快发等性状上超越国外竞品。

目前,孙雅芳团队正在打造酵母全基因组数据库。今年6月,该团队参与的“中国传统米面发酵制品主效功能微生物资源库建设及产业化应用”项目,通过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部分指标实现领跑,成为全球第二,安琪拼的是硬核科技。”安琪集团总经理助理、研究院院长张彦介绍,像孙雅芳博士领衔的技术中心,在安琪共有10个,科研人员有772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为培育核心竞争优势,安琪围绕“聚人才、搭体系、保经费、创机制”,打出了科技创新“组合拳”。

硬核科技需要真金白银投入。近年来,安琪的研发投入逐年增长。2022年,安琪研发投入近8亿元,实施了44个重大项目和40个新产品项目,深化了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江南大学等3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2023年,安琪研发经费投入预计近11亿元,已立项260个研发项目,正加快建设20余个内部研发平台,实施近百项“产学研用”合作项目。

一流企业需要一流人才。安琪面向全球引才聚才,近年在全球聘任59名高层次专家顾问,其中院士4名。今年新增研发人员100余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82人。健全和完善了重大技术创新、重大新产品等奖励机制,近三年累计奖励超过1700万元。2020年首次实施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向734 名激励对象授予883万股、总金额达2.1亿元的限制性股票,其中科技人才占比超过40%,让他们共享公司发展红利。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攻关,助推安琪开疆拓土畅销全球

“以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攻关”,是此次安琪采访调研听到频率最高的话。不论是公司领导还是一线科研人员,大家谈论的不是口号、理念,而是在科研一线、市场前沿和生产车间的经历和故事。

“车间里,出现技术问题立即攻克;市场上,客户有意见和需求马上处理。”安琪集团蛋白质营养与调味技术中心副总经理伍业旭说,在安琪,科研满足需求才是王道。技术人员沉到车间和市场,可以避免中间环节的时间延误和信息不对称,实现高效、精准对接需求。

解决国家生物医药行业“卡脖子”问题,安琪迎难而上。2015年前后,面对国内疫苗、抗体等高端生物医药行业培养基原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安琪科研团队挺身而出,依托在微生物营养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勇敢进军疫苗市场。

进入新领域,人生地不熟,安琪用技术开道。为精准匹配不同客户的生产需求,伍业旭带领研发团队逐个对接生产厂商,开展精准科技攻关,做了上百套技术解决方案,终于成功对接上疫苗生产企业需求,并实现了原料的稳定供应。

如今,伍业旭团队开发的细胞培养领域新产品,已在相关疫苗和生物制品企业得到很好应用,成功解决了我国生物医药行业高端培养基原料“卡脖子”问题,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今年初,安琪科研人员奔赴市场,积极回应和解决用户需求,为安琪进一步稳定和拓展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技术底座”。

科研人员携技术和服务频频出海。蛋白质营养与调味技术中心团队带着新开发的酵母蛋白产品首次到日本参加烘焙展,伍业旭受邀到越南参加微生物制剂和发酵技术交流会;YE食品调味研究所团队前往美国、墨西哥、哥伦比亚,会同当地市场人员拜访客户,开展产品推广会和经销商培训会;烘焙与健康食品技术中心团队赴欧洲和非洲,开展面点与烘焙技术推广;生物农业技术中心团队前往泰国等亚太区域拜访客户,并与一家大型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茶叶技术中心团队“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与阿尔及利亚、塔吉克斯坦等海外客户现场交流,推动茶叶海外销售。今年上半年,安琪国际业务收入达23.96亿元,同比增长25.13%,进一步巩固了酵母生产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地位。

国内研产销协同工作也紧锣密鼓展开。6月,安琪接到一个海外客户18吨特种酵母订单,由于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影响因素多,为确保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工业微生物与酿造技术中心科研团队迅速奔赴位于河南的睢县公司,从工艺讨论到制定小试方案,再到完成小试转入生产线试制,虽然每一步都困难重重,但经过中心全体科研人员一个月攻坚,该特种酵母终于成功生产并如期交付。

今年上半年,安琪集团研发人员共提供客户技术交流、应用技术解决方案、参加推广会等市场支持近4500人次,海外足迹覆盖欧洲、北美、拉美、中亚、中东、非洲等地区。

“以需求为导向的科研在强力支撑安琪开疆拓土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让科研团队得到了磨砺和成长。”伍业旭有些“骄傲”地拿出今年7月刚领到的江南大学发酵工程专业博士毕业证书,“正因为有这些年的科研积累,我的博士才读得如此顺利。”据了解,目前安琪还有十余名研发人员正通过在职博士学习提升专业能力。

“安琪的年收入从10年前的20多亿元,到去年130多亿元,今年力争实现160亿元,是以需求为导向的高质量科研支撑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安琪集团总经理助理、研究院院长张彦说。

抢抓“双碳”机遇,挺进新赛道,向微生物要蛋白

在安琪集团蛋白质营养与调味技术中心展台,素肉汉堡、素肉肠、素肉煎饺等酵母蛋白食品色鲜味美,品种丰富。

“这些素肉产品的外形、味道跟真实的牛羊肉没有差别,但并不是真的牛肉和羊肉,而是以酵母蛋白、大豆蛋白、豌豆蛋白为原料加工而成。”中心副总经理李库介绍,近年来,部分素肉生产企业采用安琪提供的酵母蛋白原料及应用技术解决方案后,生产出的素肉产品外形和口感仿真度高,营养全面,在市场上反响良好。

在持续巩固传统赛道的同时,安琪着眼未来,挺进新赛道,布局新产业。作为全球食品加工企业第一方阵的安琪集团树立大食物观,抢抓“双碳”机遇,向微生物要蛋白,积极研发酵母蛋白,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酵母蛋白对耕地需求量低,且不使用农药或抗生素,同时有研究表明,生产鲜酵母的碳排放量仅为生产牛肉的二十分之一。但与动植物蛋白相比,酵母蛋白营养更丰富。”李库说,酵母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属于全价蛋白,营养丰富,而且消化利用率高。

安琪从2017年开始布局酵母蛋白产业,与江南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三峡大学等开展合作,向优质酵母蛋白发起技术攻关。目前,已开发出蛋白质含量大于80%的酵母蛋白产品。同时,安琪在全球建设了12条酵母生产线,为酵母蛋白生产提供了充足产能。去年在山东滨州专门建设了年产1万吨酵母蛋白生产线。今年,在宜昌开工的总投资50亿元的安琪集团白洋生物科技园内,已规划建设酵母蛋白生产线。

目前,安琪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酵母蛋白用于素肉、代餐粉、运动营养补充剂、烘焙等领域,已向东南亚、北美等地区形成稳定出口供应。同时,积极推进国内酵母蛋白相关标准的建立。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优质蛋白摄入,微生物蛋白将成为人们补充蛋白的新选择,酵母蛋白的发展值得期待!”谈及新产业发展,蛋白质营养与调味技术中心总经理李沛自信满满。

记者 黄春梅 通讯员 杨李根

关键词:

相关阅读